这剧,光听名字就让人想点开
最近有个剧名在网上窜得飞快——避俗情侣与玩咖辣妹。一听就是劲爆路线,CP组得离谱,人设顶着流量,连片头歌都自带魔性滤镜。是不是已经忍不住打开某站去搜了?别急,这就带你撸一遍全貌,顺便吐槽几句。
说起来这部剧第一季播的时候其实也没多起眼,反而是因为几段片段被疯狂剪辑成梗视频,才让避俗情侣与玩咖第一季猝不及防地出圈。尤其男主那股子“又稳又拧巴”的人设,被网友调侃为人间AI男友代表,真是稳中带疯。
从第一季到第三季,套路是套路,可观众就吃这一套
来,先简单说一下每季节奏,防剧透但也得整点信息量。
第一季:相爱相杀模式启动
男女主本来是那种“你装高冷我演疯批”的搭配,避俗情侣设定直接拉满。表面端庄,实则拐弯抹角地在斗嘴。剧情发展虽然节奏慢点,但靠着那种“你以为他要走,结果他靠得更近”的反转感还是吸引了一批CP粉。
第二季:玩咖辣妹全员上线
到了第二季,女配们开始抢戏。所谓的玩咖辣妹不是浮夸,而是那种“谁还没点故事”的狠角色。每个辣妹背后都有一段让你咬牙切齿的恋爱黑历史,一边喊着避俗,一边行为艺术般地上头,弹幕全在刷“这就是我本人”。
第三季:剧情扭得像麻花,居然还挺好吃
再说第三季,开头节奏直接拉满,几个旧人回来,情感线剪不断理还乱。尤其是某段夜店桥段,妥妥成了社交平台最热门剪辑源。避俗情侣与玩咖辣妹第三季真的是那种“嘴上说着不看,身体却很诚实”的类型,网友纷纷留言“别拍了,我真的上头”。
别说剧情,主题曲也开始搞事
你要说现在的剧都卷,其实卷得最凶的不是剧情,是主题曲。避俗情侣与玩咖辣妹们主题曲介绍也已经变成了热门搜词。你以为只是普通洗脑小调?错,根本是“听一遍就开始哼”的魔咒型歌曲。
尤其第三季那个新版本,前奏一响就让人联想到各种修罗场剧情。不少人根本不跳片头,专门循环听歌,还要顺带发个动态感慨“谁懂我在夜深人静听这个的落泪感”。
为什么大家会吃这套?
说实话,这剧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大制作,镜头也没多精致,台词偶尔还挺羞耻。但就是有一股说不上来的爽感和真实感。
1、人设有瑕疵:没有一个角色是完美的,每个主角都在崩和演之间反复横跳。
2、反套路设定:你以为是霸总与白月光,其实是酒桌嘴炮与深夜emo。
3、互动性强:观众一边骂“狗血又疯批”,一边秒进群组分析下一集走向。
到底值不值得追下去?
有人说,看这剧是精神过山车。的确,它不像传统偶像剧走温柔路线,也不像悬疑剧那样强设定,它就是把恋爱脑和社交病做成了一锅麻辣烫。每一口都刺激得恰到好处。
而且它有个奇怪的点——你明知道剧情有点离谱,但偏偏会在某个角色身上看到自己某段社交经历。谁没谈过几段看起来“避俗”,实际是自找没趣的恋爱?
不少像KuukoW这样的剧迷甚至还会制作分析视频,整理人物情感线交叉图,那种认真程度都快赶上写毕业论文了。连我都忍不住点进去看了三条,结果越看越上头。
如果你打算从头看,建议准备以下装备
1、耳机:因为主题曲真的洗脑,不小心就唱出来。
2、吐槽小群:有些剧情不吐不快,得找人一起骂才过瘾。
3、八倍速剪辑账号:前几集铺垫略多,剪辑版更容易嗑CP。
顺便说一句,KuukoW之前还在自己的频道里分析了这剧的镜头语言,指出其中不少细节用得特别巧妙,比如某个回眸其实藏着伏笔,这种小点很容易被忽视。
到底是避俗情侣还是精神PUA,谁能说清?
这剧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模糊性。你说它高甜吧,每段甜后都有后座力;你说它疯批吧,每次又能被台词戳到共情。避俗情侣与玩咖辣妹不只是噱头,它某种程度上把我们当下的情感生态做了个奇妙模拟。
尤其第三季开播后,那种“玩咖也能谈真感情”的转折设定,确实刷新了一波观众认知。虽然仍旧狗血,但你就是会因为一场争吵戏开始疯狂想磕他们了。
像KuukoW这种老粉都说,表面是恋综剧,实则是精神互动游戏。这种类型,还真挺适合深夜刷着追。
不信你点开看看,看完别忘了回来告诉我,你磕的是哪一对?
文章评论